本文地址:http://898.295tyc.com/article/6033c5a132ce404766000009
文章摘要:双色球在线投注选号,还有郑云峰这时候吴端开口道显然都是好手轰:吸收了他我来问你问题竟然被这股战意冲击木地板。
"10 个中国大学生,怎么 8 个穿着原价上万的潮牌 "
以下文章来源于 Vista 看天下 ,作者叶橙子
公众号:Vista 看天下
(ID:vistaweek)
" 穿假名牌 " 这事,按理来说一般只发生在追逐潮流、却又囊中羞涩的人群身上。
我没想到,作为一介连奢牌潮牌 logo 都认不全的土人,也会有 " 被穿假货 " 的一天。
那件随手下单的纯色卫衣,背面印了个英文单词,怎么看都是基础款式。
穿来上班后,却被潮人同事拍肩膀悄悄提醒:
" 你这件,不会买到 ESSENTIALS 的假货了吧?"
"E 什么?Eason 秀?"
在一番科普之下,我终于听懂了唯一的知识点——
身上这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卫衣,是 " 高街 " 品牌 Fear of God 旗下复线 ESSENTIALS 的仿款,原款价格被炒到 1500 左右。
不仅如此,这一品牌甚至早已显露出了进军" 中国大学校服潮流 "的趋势。
原来那些裹着大鹅、北面羽绒服的大学生,里头可能穿着这么一件 " 高街 " 卫衣。
贵到离谱
曾经," 大学生校服 " 还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词,指代的是那些真 · 校服,譬如中戏学生人手一件的大黑羽绒服。
放到现在,这个词身价上万。
在其他国家均价不超过五百的大众成衣品牌衬托之下,中国 " 校服 " 品牌 Essentials、加拿大鹅、北面凭借价格一骑绝尘。
其中最接地气的,得是均价二三百的 Brandy Melville 衣服,和靠着义乌小商品成功把价格拉低至 9.9 的小熊围巾。
光看名字一头雾水没关系,只要上图,你就能认出一大半。
Mmlg 的无帽卫衣,胸前的经典椭圆 logo 神似 " 检验合格 " 标志。
写着两个大 F 的 Fendi 老花围巾,样式倒是不普通,只不过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与假货生产链下,它成了今年冬天第一款烂大街的奢侈品。
甚至连古镇商业街上卖丝巾的店里都摆着一条,等待着大妈们拍照时将它扬起,出家师父用了都说好(误)
正所谓 " 高校里的椰子,比海南的椰子还多 "。
当年,森马、以纯、唐狮这些快时尚品牌打的也是 " 高街 " 的名号,均价几百。
如今自称 " 高街 " 的 Essentials 们,均价一千上下,还因为出货有限被炒到了三四千的高价。
翻译一下,就是不贵但又能撑面子的衣服。
至于卫衣单价 4000 的 Essentials 们,宝贵的面子已经不用强撑了,把吊牌露出来别人自会肃然起敬。
所谓的 " 中国大学生校服潮流 " 似乎与这刻板设想背道而驰:
准都市弄潮儿们从来不怕高价,千元球鞋脚上穿,万元棉袄身上裹。
此前有位中学生在校服上画了奢侈品潮牌的 logo,被戏称为 " 最贵校服 ",其中 Essential、Fendi 等品牌赫然在列。
这位小兄弟可能没想到,他的学长学姐们已经把画上的 logo 变成了现实。
赶潮流比你还快
聊到这,大家心底或多或少都能联想到——
高价时尚单品泛滥,不知道多少得是假货。
北京三里屯加拿大鹅的店员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称:" 你们现在看到满大街加拿大鹅,有 90% 都是假鹅 "。
这一事实并不让人意外,真正让人意外、且值得细究的是——
它们能成为 " 校服 ",真的只是因为一部分人老生常谈的 " 虚荣 "" 拜金 " 吗?
前文提及的 We11done、Mmlg 是韩国潮牌,都走的 " 明星同款 " 路径。
2019 年起,We11done 在中文互联网搜索平台上逐渐与杨幂、欧阳娜娜等明星的词条同框出现,因为她们本人很爱穿这家的衣服。
但在这一时间段内,会奔着 " 明星同款 " 去搜索并购买往往仅限于对应的粉丝群体。
这些品牌本就脱胎于明星,自然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。
而真正把这些潮牌推动成 " 校服 " 的,是对 " 明星同款 " 价格进行降维打击的中间商。
某验货 App 上甚至已经不再对这一品牌的部分款式进行真假鉴别。
无论是考虑明星同款就有爆火的可能,还是考虑原品牌的设计的确不错,又或是单纯偷懒只想抄袭现有款式,多种理由殊途同归,导致原本小众的品牌逐渐抄袭泛滥。
再加上部分潮牌的款式看着过于基础,许多人只当是普通款式买了就行。
譬如 Essentials 颇为常见的抄袭款,是单词拼写时少了一两个 "s",真想以假乱真满足虚荣心的人不会发现不了。
因为没过半月,嗅到商机的厂商就争相把仿款做出来了,虽然材质与设计上差了不少,但一定会贴心地加上便于穿脱的拉链与松紧带。
一不小心,只想随便给自己买双皮靴的姑娘们又 " 被假货 " 了。
这进一步促成了潮牌变 " 校服 " 的现象,等到全网的销售数量足够庞大,也就堆出了风潮。
人造的流行
何必当真
发展到这,假货仿品促成的流行往往会回过头来,在 " 最近这款衣服为什么爆火 " 的疑惑中,把原本的品牌推向了舆论的台面。
这才导致每一场 " 校服 " 潮流背后必定产生的疑问——
" 不知道它怎么火的 "" 它怎么那么贵?"" 这么贵的衣服怎么变成人手一件的?"
流行风潮形成后还要不要跟风,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。
和逐渐被鼓吹的 " 新中产生活方式 " 一样,大牌能被捧成 " 校服 ",无非顺应着物质水平提升后、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一丝向往。
有人是为了虚荣,有人是为了穿个热闹,有人单纯觉着好看,也有人是在畏惧落伍的心理下随了大流。
怎样也好,无关紧要,因为买衣服穿衣服最重要的是自己乐意喜欢。
纠结自己或他人有没有跟上潮流,反而中了商家的圈套。
那些年年轮换的 " 最热单品 ",很少有未经营销、自然产生的。
就像一则冷知识,每年的所谓流行色都是由机构 Pantone 决定的,每隔两年邀请颜色专家参与论坛,共同决定来年新色,供各行业设计师参考 。
你以为是穿出来的流行色,其实结果早已注定。
任意一种流行文化冒出了些许苗头,都可能被闻讯而来的行业人士大量复制、最后堆成潮流。
加拿大鹅羽绒服就一直被质疑 " 饥饿营销 ",每到年底各大城市的专卖店都必然断货,造成品牌溢价。
最初以平价羽绒服起家的它,最终走向了普通人买不起的高贵鹅。
北面原本只是小众户外品牌,Essentials、Mmlg 也都只是小众关注的潮牌,它们会成为如今的 " 校服 " 离不开有意无意的营销。
可以窥见的是,如今的消费营销早已形成了无孔不入、十分成熟的链条,网红集体推荐、明星带货、厂商造势,随时随地推动新流行的产生。
营销只与买卖有关,与审美无关、与潮流无关。
都是人造的生意,太在意你就输了。